“哦?韩王是想抢?”姬延也站了起来,手按在剑柄上,“那就试试,看看是你们的盾兵硬,还是我的强弩利!”
帐外突然传来甲胄碰撞声,亲卫营的士兵和韩军侍卫拔剑对峙,气氛瞬间剑拔弩张。韩王看着姬延眼里的狠劲,突然想起函谷关前秦军被射成筛子的惨状,气焰顿时矮了半截。
“老弟息怒,息怒。”他干笑着摆手,“我就是随口一说,何必当真?”
小主,
“我可当真了。”姬延盯着他,“粮草可以分你们五千石,但有条件——你们得派三千人,帮我们守住桃林塞,直到我军在此地站稳脚跟。”
韩王眼珠一转,五千石粮草换三千人驻守,稳赚不赔!他立刻点头:“成交!我这就调兵!”
姬延心里冷笑——桃林塞地势险要,正好让韩军当挡箭牌,挡住秦国可能来的反扑。他端起青铜爵一饮而尽,酒液顺着嘴角往下淌,在脖颈的喉结上滚成水珠。
回到函谷关时,柳平正好押着粮草回来。三十辆粮车在关前排成长队,麻袋上的“秦”字被划掉,改成了“周”字。王龁被捆在最前面的车上,脑袋耷拉着,显然是被打服了。
“陛下,这王龁嘴硬得很,打了二十鞭子才肯带路。”柳平递过一本账册,“粮草数目跟魏冉说的一样,还搜出了十箱青铜剑,都是秦军的新铸兵器。”
姬延翻了两页账册,突然指着其中一笔:“这‘硝石十车’是怎么回事?秦军囤这么多硝石做什么?”
柳平脸色一变:“不好!他们想做炸药!我在密道里见过秦谍用硝石配火药,威力比火油还大!”
“把硝石全搬到军械库,派专人看守,不许任何人碰。”姬延的声音沉了下来,“魏冉这老狐狸,是想留一手啊。”
正说着,史厌匆匆跑来,手里举着块帛书:“陛下,赵国和魏国派使者来了,说想跟咱们结盟,共抗秦国!”
姬延接过帛书,上面的字迹谄媚得很。他突然想起历史上的“合纵”——六国总是在秦国太强时抱团,稍一缓和就互相拆台。这次若答应结盟,怕是会被当成挡箭牌。
“告诉赵魏使者,结盟可以。”姬延对史厌道,“但他们得出兵出粮,各出五千人,一万石粮,少一粒都不行。”
史厌有些犹豫:“会不会太苛刻了?万一他们不肯……”
“他们会肯的。”姬延望着关外的官道,“秦国刚吃了败仗,正是他们趁机捞好处的时候。不出三天,他们就会把人送来。”
果然,两天后,赵魏联军就到了函谷关下。赵国将领赵奢是个急性子,刚见面就拍着姬延的肩膀:“天子老弟,早听说你手段厉害,这次可得带我们好好打几场胜仗!”
魏国将领庞涓则稳重些,拱手道:“天子若有差遣,魏国万死不辞。只是……这秦军的粮草,是不是也该分我们一份?”
又来了。姬延心里叹气,面上却不动声色:“粮草可以分,但得等打了胜仗再说。现在,咱们先合计合计,怎么把秦军赶回河西去。”
他让人铺开地图,指着河西的少梁城:“这里是秦军的粮仓,守军不多。赵将军带五千人佯攻河东,吸引秦军注意力;庞将军带五千人抄小路,直取少梁;我带亲卫营居中策应,如何?”
赵奢立刻叫好:“好主意!就这么办!”庞涓也点头同意,眼里却闪过一丝算计——他想趁机摸清周军的虚实。
姬延看在眼里,突然对柳平道:“把那十箱青铜剑拿出来,分五箱给赵魏联军,就当是‘见面礼’。”
柳平一愣,还是照办了。赵奢摸着崭新的青铜剑,笑得见牙不见眼:“天子果然大方!我这就去准备!”